网站首页 > 百姓心声> 文章内容

百姓心声为山区百姓鼓与呼

※发布时间:2014-10-6 0:29:39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作为一名村支书,他殚精竭虑、一心一意为村民谋福祉;作为一名区代表,他及时反映村情,传递百姓,积极建言献策,倾力为山区发展、民生幸福鼓与呼。他就是沙畈乡银坑村原党支部、婺城区代表吴柏松。

  大山深处的银坑村,全村共有460户、1100多人口,是老区。由于地处偏避,经济薄弱,农村发展滞后。“我们不能守着大山贫穷一辈子。”17年前,怀揣致富梦想,吴柏松来到蒋堂镇开办了锯板厂,了创业之。由于他诚信经营、注重品质,客户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从当初一家发展到如今的三家,高峰时年产值近2000万元。事业成功了,但他并没有忘记家乡的邻里乡亲,在招募工人时优先录用30多名村民到自己厂里就业,使他们重新捧起“饭碗”。

  正是吴柏松筚蓝缕、敢闯敢试,历经十多年的苦心经营,一举带动蒋堂集镇周边形成了近500家、年产值近6亿元的木材加工产业。其中,仅沙畈一个乡就有加工户200多户,年产值近3亿元,转移农村劳动富余人口2600多人,成为沙畈山民跳出山区发展、实现增收的“第一大富民产业”。

  走出大山的吴柏松富了,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如何让更多的村民富起来、农村发展起来成为他孜孜以求的目标。2008年,敢闯敢冒、甘于奉献的吴柏松在村民的拥戴下,当选为村支书,从此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把手”的重担。为改变落后面貌,他担纲领衔,大刀阔斧实施了村庄整治,家家户户外墙粉刷,上马污水处理工程,面硬化,拓宽进村道……经过提档,整个村庄旧貌换新颜。

  “我是来自农村的代表,为农村发展献计、为山区百姓谋利是职责所在。”在吴柏松看来,作为山区群众选出来的代表,更应为百姓谋福祉。针对当前山区卫生条件滞后、医疗资源短缺的窘境,在去年“”期间,他提出加强农村医疗资源配置、补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他说:“希望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起来,落实举措,切实补强农村基层医技人员,让这项民生工正利民、便民、惠民。”

  沙畈地处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为金华“大水缸”,发展受到一定。如今,全乡1.3万多人,外出打工就有6000余人,仅在蒋堂开办木材加工厂的就有200多户2600余人,每年光租金支付就需600多万元。“靠山不能吃山,近水却不能喝水,沙畈百姓的纠结与苦楚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吴柏松忧心忡忡。

  作为土生土长的沙畈人,吴柏松一直关注沙金兰功能区建设发展,这些年,他在区“”上积极撰写、议案,为功能区与发展鼓与呼。他认为,在当前水源工作日益强化的背景下,如何统筹兼顾“百万人喝水”和“一万人吃饭”两大问题,异地置业开发不失为一条捷径,有关部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政策普惠和扶持力度,早日启动异地扶贫开发试点工作,将木材加工、来料加工、特色苗木等产业纳入园区,分步开发,有序推进。这样的话,既可激活农村经济,又可分流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减轻生态功能区承载压力,走出一条与发展的共赢之。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