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
——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行政事业单位 内控管理面临挑战
内部控制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的基石。实施好内控规范,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规范财经秩序,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规范的落地离不开信息化平台的支撑。 将内部控制嵌入信息系统之中, 可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 内控管理的程序化和常态化,可以改变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分块管理、信息分割、信息“孤岛”的局面,可以使单位管理方式由传统的日常管理向管理会计转变,集中精力处理重大问题,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实践也证明,信息化会促使单位的管控效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管理方面主要面临如下挑战:
l 如何改变粗放式预算管理现状,适应新形势下的预算管理要求?
l 如何规范单位收入业务,有效控制未及时上缴、少收、多收、漏收等现象的发生?
l 如何减少经费支出的随意性,有效规避资金风险?
l 如何落实预算执行刚性要求,及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
l 如何提升财务报销服务,对资金支出进行全过程监管?
l 如何动态监控单位的国有资产?减少国有资产流失。
l 如何规范采购执行程序,落实“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管理要求?
l 如何有效落实归口管理责任,规避合同管理风险?
l 如何加强建设项目管理,杜绝 “ 三超 ” 现象发生?
l … …
内控规范落地需以信息化为有力抓手
有效落实单位层面内控、业务层面内控和监督评价管理,需要通过以信息化作为有力抓手来实现。
“平台+组件”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系统
内控实施总体思路。
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规范》要求,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科学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通过信息化进行规范落实,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根据单位具体情况,组织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工作,并形成分析报告,指导和完善单位内控制度。
内控系统总体框架 。
以《规范》为指导,以预算为主线,以资金为核心,采用“平台+组件”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系统。紧紧围绕预算、收支、采购、合同、基建项目和资产六大类经济活动的开展,并通过八大内控方法进行规范,有效规避单位内部经济活动风险,提升单位综合管理水平。
内控业务总体流程。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1. 预算业务控制解决方案 。
为加强预算业务控制,各单位需要建立健全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应当做出明确规定;要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 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在此基础上,对于关键控制点,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l 定员定额标准、预算编制、预算分解、预算控制、预算执行情况
l 三年滚动预算编报、实行分库管理、业务归口审批、逐级审核报送、项目绩效目标填报与绩效自评
收支业务控制解决方案 。
l 收入管理
系统通过工作导航方式使收费项目与业务联动,收费计算与标准关联、缴费与票据打印关联、票据打印与收费台账关联,收费台账与收缴预警提醒关联、收费完成预警指示灯消除,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管理。
l 支出业务控制
通过支出业务的精细化、科学化控制,实现各项支出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开支范围和标准等,实现各项支出符合规定的程序与规范,审批手续完备,确保各项支出科学合理,确保各项支出核算正确,相关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提高支出效率,改善支出效果。
以会议费请款为例(事前申请审批、网上报销、网银支付、生成凭证、执行进度)。通过系统“固化”各项支出事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流程化审批,动态监控过程状态;强化预算控制刚性,业务财务一体化。
3.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解决方案 。
通过采购监管平台的建立,规范主管部门、采购使用单位的权责关系,对所有的资产采购流程进行规范管理,实现“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将各项资产的重要内部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强化采购管理的内部控制,为采购管理提供刚性的手段支持,提升管理水平。
根据部门采购预算指标及部门计划,编制部门采购计划,经采购主管部门审批,纳入采购;采购预算与资产配置状况、配置标准对标,厉行节约。
4. 资产控制解决方案 。
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业务需求为中心,构建一个体系完整、重点突出、安全有效、具有一定前瞻性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充分满足各级单位对于资产清查、资产配置、资产处置、资产使用、资产收入、资产统计分析等资产管理业务的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预置资产配置标准,杜绝资产预算数量、规格超标;通过系统实现资产的请购和审批控制。
5. 建设项目控制解决方案 。
建设项目控制解决方案强调对建设项目投资监控的的规范化,强化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力度,完善项目概算、计划管理(预算)、合同管理、支付管理、决算管理、资产管理等信息之间的比对和控制,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杜绝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最终达到通过信息化手段在行政事业单位健全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的目标。
6. 合同控制解决方案 。
通过对合同登记备案,管理合同付款过程,实现对单位所有合同支付管控,单位财务人员或指定人员可以追踪查询到每一合同台账、合同支付情况、项目签订合同及执行情况,对每笔合同资金支付计划及实际支付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管,为合同及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管打下基础。
内控评价与监督。
1. 内控评价。
依《规范》要求,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对照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健全制度,提高执行力,完善监督措施,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2. 内控监督检查。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制度,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
信息公开。
建立内控报告制度,促进内控信息公开。 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公开,通过面向单位内部和外部定期公开内部控制相关信息,逐步建立规范有序、及时可靠的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机制,更好发挥信息公开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内控方案价值总结。
1. 应用全面的内控管理软件。
可以实现对预算、收支、资产、采购、基建、合同以及债务等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全面覆盖,实时、动态、全面地反映单位内控状况,强化管理职能,形成以内控制度为指导、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业务流程为重点、以自动化预警为手段,实现立体化、全方位的统一内部控制管理。
2. 业务协同的内控管理软件。
可以将各种分散的、不规则存在的信息整合成一张 " 信息网 " ,每个信息节点之间依靠实际业务逻辑关系进行关联,让访问者突破信息孤岛的困扰轻松自如地穿梭在这张“信息网”中并获取自己关心的信息,实现对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
3. 管理规范的内控管理软件。
可以将内控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到系统建设和工作流程管理当中,实现人员权限、科目体系、资产类别、数据接口等基础信息的标准和规范,有效规范预算、报销、采购等各项业务工作流程,通过运用网上审批、网上办公、网上公开等手段,规范工作程序,提升管理效率,促进管理工作。
4. 智慧开放的内控管理软件。
一方面,软件采用“公共平台 + 业务模块”的方式构建,松耦合,可以依据用户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裁减应用,并能够满足未来的无限扩展、柔性延伸;另一方面,充分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创新,可以实时动态地全面反映财务信息,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强化单位内部控制。
5. 监控实时的内控管理软件
具有特色的监督检查功能模块,可以在线监管资金运行状况,实时防范资金使用风险。通过建立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全面的财务监管及预警体系,做到业务全覆盖、监督无死角,满足动态监控、预警纠错的需要。
6. 权威鉴定的内控管理软件。
这是一套真正的内控管理软件,主要包括业务活动全过程控制、内控风险分析、内控效果评价三方面内容。软件业已通过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组织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符合性测评鉴定,功能完整、性能稳定、易用性好,具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所需的完整功能及特性。
内控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