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百姓健康> 文章内容

打造百姓满意的“健康服务圈2013年10月1日

※发布时间:2013-10-1 16:40:20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原标题:打造百姓满意的“健康服务圈”历经60个月的披荆前行、261周的风雨兼程、1826天的孜孜以求,先后历经试点、推广、提升三个阶段,九龙坡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人享有基本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稳步推进,15分钟“健康服务圈”现已初具规模。

  战略部署为民健康

  面对幅员广阔,常住居民多、外来人口日渐攀升的区情,九龙坡区卫生局立足民生,不断创新,转变服务模式,将做好全区人民的健康摆在工作的首要。

  按照深化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和“主导、科学规划、理顺体制、标准建设、规范管理”的工作思,九龙坡区将高品质的卫生服务融入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之中。截至2012年底,九龙坡区已实现了一街道一中心、一镇一卫生院、一村一卫生室,居民的就医得到了质的飞跃。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合理确定镇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的同时,九龙坡区卫生局还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分级服务细则,构建了全区人民的健康服务体系。

  据九龙坡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系列的健康体系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化要求,从外观标识到内在的服务,从硬件设施到人才培养均有严格的要求,力求构筑高品质的健康服务体系。

  健全体系助民健康

  从2003年起,区、镇财政按3万元/个标准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到2006年完成80个村卫生室建设。从2009年起,利用“卫11”项目资金163万元对55个村卫生室进行升级,最大面积166平方米,平均83.5平方米,实现村卫生室建设阵地化。从2006年到2012年,利用国债和区财政资金1235万元,新建镇卫生院2个,7个,新增业务用房3231平方米,医疗设备按标准要求统一标配,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达到100%。从2009年至2011年,区财政投入1.2亿元新建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区第五人民医院,开设床位400张,辐射带动镇村卫生机构发展,为构建首诊基层、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初步形成。走马镇卫生院成立于1956年,2009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房屋狭小陈旧、设备落后简陋的医疗室,医务人员也是单打独斗,导致健康服务不够到位。2010年,区按照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筹资38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业务用房1972平方米的标准化镇卫生院。

  创新机制利民健康

  2009年,九龙坡区将全区所有镇卫生院及人员由集体所有制转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和身份,并纳入财政全额预算管理。镇村卫生资源实体整合,村卫生室作为镇卫生院分支机构实行完全型镇村一体化管理,从体制上实现了“三制四化五统一”。同时财政补偿机制。镇村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财政全额保障医务人员基本工资、绩效工资,镇村卫生人员年均收入由2009年的2.56万元提高到2012年的4.7万元,2012年区财政投入占镇卫生院总支出达到67%。同时按人均元予以经费补助。建立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基层卫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国库中心实行收支预算管理,超出核定收入部分用于镇村卫生机构发展。

  在解决人才引进方面,九龙坡区卫生局下了大功夫,但是乡村医生的编制问题却成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九龙坡区经过多次会议研究,以实施《2009年—2013年农村卫生人力资源规划》为统揽,在解决村医身份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根据市编办每万人配备1-1.4人的标准,按编制上限足额核定了人员编制,实行定编、定岗、定责的全员聘用制。现九龙坡区镇卫生院核定编制376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定编制283名。开展村卫生室执业助理医师公开招聘,对合格人员纳入镇卫生院事业编制管理,全额保障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待遇。实行镇卫生院院长公开竞聘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深入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后,全区村级卫生队伍不断提高,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的村医有85名,占全区村医总人数的69.1%,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以上资格的比例达50%,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村医达90%以上(其中大专学历24%,在读大专53%)。所有村医全部参与公共卫生服务,村医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如今,镇卫生院严格按照科室管理要求对村卫生室全面实施业务、行政管理,同时通过平时的业务指导、工作考核、惩实施等手段,使村卫生室工作迅速转入正轨,步入良性运行轨道,让广大村民享受到便利、优质的医疗服务。

  九龙坡区的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连续几年的调查中超过90%的居民对九龙坡卫生人的工作表示满意。文/罗鸣 贺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