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 2014年10月23日1版)
本报讯记者孔令敏日前从国家卫生计生委获悉,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确定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努力推动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各项医改任务正在顺利推进,越来越多的医改惠及百姓。
公立医院:
从试点探索迈向全面推进
目前,我国正在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为重点,全力推进公立医院。
今年,在311个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的意见》,启动了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试点,将试点县扩大到1011个,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市);新增公立医院国家联系试点城市17个,并加大了对第一批国家级试点城市和37个省级试点城市的指导力度,开展了第一批17个国家级试点城市的评估,形成了评估报告。目前,该委正在抓紧研究、起草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试点的指导意见。
为更好地统一认识、推进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接连举办24期县级公立医院综合培训班,由该委相关负责同志授课,试点县分管领导和卫生计生部门、公立医院负责人等共4400人参加培训,这是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医改政策培训班。
今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还确定了13个社会办医联系点,不仅放开了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还完善了投资补助政策,将符合相关规划要求的非营利性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中央投资补助范围。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指导地方开展清理取消不合理、加快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对待相关政策的工作,并正在研究制定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
全民医保:
制度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老百姓感受最深的全民医保体系建设,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健全。今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人均90元。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均已启动大病保险相关工作,有13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大病保险业务,享受大病保险的患者在基本医保报销比例的基础上,可以再提高10%~15%的报销比例,进一步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已有17个省份针对特困、无主患者的疾病应急救助工作制订了实施方案,20个省份设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为方便异地就医患者报销,城镇基本医保已基本实现了市级统筹,4个直辖市和海南、实现了省级统筹,已有27个省(区、市)建立了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新农合也在90%统筹地区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部分省、市正在探索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基层医改:
投入换机制效果持续
最近一次的基层医改政策落实督查结果显示,基层新机制运行平稳,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基本满意,以投入换机制的综合效果持续。87%的患者表示在基层看病不贵;89%的基层医务人员反映工作积极性得到调动,96%的基层医务人员反映工作量比前有所增加。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医改办会同有关部门对12个省份的乡村医生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财政部确定了17个省份34个县(区)为基层综合重点联系点。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还加快推动开展全科医生和村医签约服务试点的力度,引领基层医务人员转变服务模式和执业方式。
医改实施5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对医改的投入逐年加大,2014年各级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0071.11亿元,同比增长9.62%,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安排3038.05亿元,同比增长14.34%。各级财政均加快了预算执行进度,较好地保障了医改各项工作的资金需求。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央财政已累计拨付地方医疗卫生补助资金1960亿元。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