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清晨,芦山县龙门乡小学院坝里一声哨响,乐山市沙湾区民兵应急分队应声列队。这支由38名武装部干部、应急民兵组成的抢险救援队,是一支敢啃硬骨头的小分队,其中28人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16人立功受。
4月30日清晨,芦山县龙门乡小学院坝里一声哨响,乐山市沙湾区民兵应急分队应声列队。按照指挥部命令,武装部长吴长波沙场点兵,11人组成“战地火头军”,负责周围500多名靠饼干、矿泉水充饥群众的热食供应,要求“每餐三菜一汤,不让一个受灾群众忍饥挨饿!”20多人组成“抢险排危尖兵队”,肩扛铁锹、绳索等抢险工具,兵发红星村红岩子组,任务直指“排除民居危房,抢救贵重物品,不让老百姓流血流泪!”
这支由38名武装部干部、应急民兵组成的抢险救援队,是一支敢啃硬骨头的小分队,其中28人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16人立功受。救援队跑步到达指定后,警戒、搜寻、抢险、救援,迅速进入了自己的角色。
地震后,全家5口人蜗居在彩条布搭成的遮阳篷里的杨家信,每日依靠发放的干粮充饥,眼望着墙面拳头大裂缝房间里的粮食“心疼得直掉眼泪”。布置好警戒哨位后,头戴安全帽的民兵们冲进房间,采取传递接龙的方式,将一袋袋大米、玉米等2000多斤粮食和电视、床被等物品,手抱肩扛地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多谢沙湾勇敢的民兵啊,你们真是龙门乡的兵,老百姓的兵啊!”眼望着一大堆失而复得的家用物资,泪眼蒙眬的杨家信连声称谢。
连续几天,在红星村抢险救援的沙湾民兵应急分队,脚踩废墟,冒着余震,用手刨、用肩扛,从残垣断壁中帮助受灾群众抢救出的家用物资价值50多万元,转运居民物资30多吨,新建板房10多间,清理废墟130多立方米。
更令龙门乡受灾群众拍手叫好的是,沙湾抢险救援队为他们接通了“生命之泉”。区武装部政工科长梅小军介绍,4月27日,在乐山军分区、沙湾区人武部组织19人的抢险小组,专程前往龙门乡金龙山抢通山泉。这口山泉是红星村及周边3个村1.2万多名村民生活、生产的“生命泉”。金龙山海拔高度2000多米,山崎岖,山壁陡峭,民兵们身负笨重的排险工具,肩抬6米多长的饮水管,冒着余震落石的,翻山越岭步行5公里山,抵达山泉后,忍住饥渴,连续近5个小时排危清障、布线架管,终于接通了“生命之泉”。带队救援的乐山军分区司令员肖振平说出了救援民兵的共同:“看到灾区群众吃上了热饭、住进了帐篷、喝上了干净水、孩子们在帐篷学校开了课,我们都倍感欣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