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听众朋友,欢迎收听今天的《新闻追踪》。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项目,被誉为最后一道 “安全网”,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保障不完善、落实不力、制度“碎片化”等问题,制约着社会救助水平和能力的提升。那么,怎样才能确保社会救助这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网底不破”呢?5月1号起,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行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正式施行,打通了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昆明市盘龙区刘先生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他那份“有活就干、没活就愁”的临时工作。前不久,刘先生又被查出癌症,急需治疗,这让本就困难的他雪上加霜。
【录音】:“每个星期都要打肝癌素,打一针都要1175元”
就在刘先生一筹莫展的时候,好消息传来, 5月1号起,《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正式施行,按照《办法》,他可以申请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省民政厅副厅长王建新:
【录音】:“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或者说发生一些重大的疾病导致家里面的生活严重的困难,给予一些临时救助,那么予以行规的形式(确立),这也填补了社会救助的空白。”
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是这次《办法》推行的“一揽子计划”,这份“救助清单”,让困难群众一看就明白“什么可以申请”,也有效解决以往社会救助制度“碎片化”的问题。
【录音】:“把人摆在这个地方就走了……”
(压混)昆明市救助站李金留介绍,以前由于社会救助权责不明,职责不清,很多还不应该进入民政程序的受困群体,也被纷纷送他们那里。
【录音】:“是先救治,后救助,但沟通不是很好,几家联动机制是有了,配合太差。”
随着《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这样的状况将得到改变。省民政厅副厅长王建新:
【录音】:“ 各负其责中间就缺少了一个通道,这次以法律的形式厘清救助的边界,各有侧重,构建了一个分工负责、相互衔接、协调实施、救助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保障的更全面。”
各项社会救助制度能不能落到实处,困难群众能不能及时获助,这些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对此,《办法》制定了多项便民求助的措施,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及时受助。”王建新:
【录音】:“就是无论是住房救助、医疗救助、生活救助、临时救助统一都在乡街民设立同一受理窗口,按关的时间要求和程序进行审查,只要已经是城乡低保对象,不需要再重复申请就及时办理,临时救助数额较小可以在乡镇及时审批。”
社会救助制度的核心在于能否真正守住底线,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好政策却难以达到好效果。由于低保评定过程中走样变调、干扰过多等情况也越来越多,“开宝马吃低保”的现象群众诟病。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杨卫东:
【录音】:“错误的理解为老年人普惠型的福利待遇,安抚性的保障措施等等。错保、关系保、人情保,甚至平均保、轮流保等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不仅如此,近些年,随着低保 “含金量”的不断提高,让有的人为了低保搞虚假证明材料、隐瞒家庭收入和财产;有些人享受低保政策后收入上升,有关低保信息却不能及时清理。如何让低保真正“保低”?《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明确提出,要通过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社会救助办法。对此,省民政厅副厅长王建新认为,这才是让低保政策托底保障属性“回归”的关键。
【录音】:“过去对申请城乡低保所指的是户籍、家庭财产、家庭收入,只能凭他自己提供的,那么是否真实?那么这部暂行办法就明确可以通过户籍管理、税收,包括社会保险、不动产,对经济状况、财产状况进一步的核对,那么就显得更加公平。”
为此,我省将结合颁布实施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在今年内完成60%以上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工作,2015年底前全面建立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从制度建设方面让“人情保”“关系保”难以再现。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杨卫东:
【录音】:“通过建立家庭财产的核对机制,开展家庭收入的核定,更准确的认定低保对象。
“社会救助并非是‘养懒汉’”,省民政厅副厅长王建新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摒弃了过去只注重发放救助金、轻视提高和就业能力的做法,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扩充社会救助的资金储备和人员配备,真正做到了“送温暖,送到家”。
【录音】:“由过去单纯的物资救助向生活的帮扶、的慰藉、能力的提升等等这些方面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同时呢通过购买服务、承包、委托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城乡居民在社会救助方面的公平、机会的公平、规则的公平。”
好,感谢收听这一时段的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