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百姓新闻> 文章内容

试论民生新闻的特点及对策?百姓新闻

※发布时间:2014-10-20 13:20:30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民生新闻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它的贴近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小事;二是通俗性。民生新闻关注的大都是百姓油盐柴米、鸡毛蒜皮的市井杂事,因此,没有阳春白雪的高雅和晦涩难懂的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是它的一大特色;三是关注性。民生新闻强调的是以平民视角反映百姓生活,因此关注人性、服务大众,应是它的出发点;四是娱乐性。民生新闻由于它在重要性上,相对来说不及时政、国际新闻、经济和具有专业品位的科技等新闻,但它能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一点颜色。读者通过民生新闻除获取新闻信息外,还获取一份乐趣。

  原标题:试论民生新闻的特点及对策

  何谓民生新闻?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所谓民生新闻,应该是服务民生的新闻,是对最新的有关人民大计来源、生活质量、状况、情感困惑、生命安全及相关心态的事实报道。它是一种细腻、客观的报道和报道模式,一改传统新闻高高在上的特点,转而以平民视角、百姓情怀、为基本出发点,以普通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的一种新闻,它使新闻的外延有了极大拓展。其实时政、社会的很多新闻,都可以算是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它的贴近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小事;二是通俗性。民生新闻关注的大都是百姓油盐柴米、鸡毛蒜皮的市井杂事,因此,没有阳春白雪的高雅和晦涩难懂的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是它的一大特色;三是关注性。民生新闻强调的是以平民视角反映百姓生活,因此关注人性、服务大众,应是它的出发点;四是娱乐性。民生新闻由于它在重要性上,相对来说不及时政、国际新闻、经济和具有专业品位的科技等新闻,但它能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一点颜色。读者通过民生新闻除获取新闻信息外,还获取一份乐趣。由于民生新闻有这些特点,一直受到读者的关注。现在民生新闻已经成了领先对手的法宝,谁的民生新闻做得好,谁就更加受到读者的欢迎。

  随着民生新闻的日益繁荣,许多缺陷和不足也逐渐出来,我个人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通俗化正逐渐为低俗化。民生新闻的通俗化和平民化视角并不意味着低俗化。当前,民生新闻低俗化现象严重,一些民生新闻以街谈巷议、张家长李家短、奇闻怪事等作为自己的噱头,今天是街上乱扔垃圾,明天是公交车服务有问题……这些内容起初还让读者感到亲切,但看多了,读者便会觉得新闻未免有点像个长舌妇。民生新闻可以通俗但不能低俗。有些民生新闻的内容琐碎,表现形式单一,缺乏对新闻主题的深度挖掘。有的甚至打着民生新闻的招牌,但真正报道出来的却是与民生不相关联的内容,甚至是相悖的。

  二是偏离民生报道轨道,缺失社会责任感。有些民生新闻热衷于报道扫黄打黑、做秀行为(如跳楼等)、婚变等现场感强、时效性突出的应景新闻;表现形式上刻意强化视觉刺激,突出其性、窥密性,这使得民生新闻从方向上出现了根本的偏差;有的则将表现百姓生活的新闻变成对百姓隐私的爆料,将新闻变成都市逸闻趣事集散地,将民生新闻变成了市井的群众围观。一些民生新闻甚至演变成为满足少数人窥私的工具,表现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三是在监督中的越位。 由于普通百姓与行政部门在及时有效沟通上目前尚存在一定的距离,于是转而通过热线电话寻求的帮助与支持,民生新闻对某些社会问题的披露的确加快了问题的解决。但是,的职责权限应有一定的界限,不能超过这个界限。

  现在有一些民生新闻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市民与邻居打架了,报道中就出现希望“有关部门妥善处理”;某消费者利益受损,某记者“要求相关部门尽快处理”……这类民生新闻成为百姓投诉、之所,出现角色越位。新闻只是一个信息与交流的平台,而绝不是也不能成为的一个职能部门,它的作用应仅限于表达层面。

  四是同质化倾向明显。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者不断扩大的信息需求和信息相对不足的局面,使得上的新闻重复化和同质化成为一种必然,在同一个城市里不可避免的是,同一条新闻,商报刊登晚报也刊登,甚至法制报或者一些行业报也在登,内容单一、重复率高,独家新闻已经成为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向往”。

  导致民生新闻上述问题出现,我认为其原因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新闻的定位原则、真实性原则等理解不透彻,认识上模糊不清,贯彻执行不;二是唯发行量、市场影响为主,摆错了经济效益的,没有把的社会责任、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三是从业人员的个人和学识存在不足,导致对新闻价值判断、格调的掌控出现偏差。因此,正确理解新闻价值,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协助党和妥善协调、解决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应是民生新闻的努力方向,强化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科学报道民生,无疑对民生新闻具有指导意义。

  针对民生新闻出现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具体操作上应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通俗与低俗的关系。由于读者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通俗成了民生新闻最显著的特征。通俗与低俗如同一个镜子的两个面,放下严肃面孔,力求新闻做得“软”一些的民生新闻常常走到它的,防止低俗的办法是端正新闻的价值取向。低俗的本质是价值取向的混乱,价值取向的混乱必然导致民生新闻所关注人群的混乱,利益、趣味和价值观的混乱。因此,在对待通俗与低俗的问题上,既要校正经济效益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要强化的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其实这个问题是相辅相成的,新闻做好了,社会影响力增加,会更好地拉动发行量的提升和广告的增长。

  二是到位与越位的关系。民生新闻反映的是民生问题,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言百姓之所言,体现的正是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对于民生问题,既要热情关心,敢于为民鼓与呼,又要防止片面反映群众意见,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分析的依据,是与有关的政策和法规。

  监督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激发人们的活力与信心。监督,应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向积极方面引导。不是为出哪些部门的丑,不是为某些人,而是为了改进工作。因此,与被监督部门互动,显得尤为重要。解决民生问题,得依靠被监督部门的认可和配合,这关系到问题解决的力度。因此,要求在时应该把被单位的困难、情绪、解决问题的途径等因素考虑进去。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被监督部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才能使监督与被监督共赢共生,收到良性循环的社会效果,做到帮忙而不添乱,这才是到位的民生新闻。

  与此相反,越位的民生新闻,常常是一些新闻从业者以“的代言人”和“神”自居,快意表达,张扬自身的角色,夸大版面的社会功能,甚至自比“青天”和“包公”,越俎代庖,这实际都混淆了的角色。新闻的力量是有限的,新闻只是一个信息和交流的平台,而绝不是也不能成为的一个职能部门,它的作用应在表达层面,而不应落到实现层面上去。的民生新闻,应该到位而不越位,既尊重和满足,又不一味地迎合,这样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具有责任感的、能够正确引导社会的新闻监督。

  三是小视角与大视角的关系。综观时下的民生新闻,题材大多局限于社区、街道和家庭生活的小视角,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幅生活的全景图。这种初级形态的民生新闻偏重于展示生活的原生态,着力在普通人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经历和境遇中挖掘戏剧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而往往忽略时代的宏大背景和时代的大视角。对物的关注是民生新闻的重要方面,而有分量的民生新闻应物自强不息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互助、社会的关爱。在这里,报道关注的不仅是单个个人,而是让读者看到一类人、一群人的映像,这群人反映社会进步,体现时代脉动,反映当今百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思想、新风貌、新追求,展现普通人的真善美。

  四是关注城市与市民、外来人员与的关系。 目前民生新闻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对广大居民、市民报道很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报道分量不足、力度不够。将民生新闻仅仅理解和定位为面向城市、以城市百姓为题材和关注市民生活的新闻,很少去关注面广量大的外来人员,缺少了整个社会各层面的民生报道,就不算真正的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有自己的特色和重点,根据的特性来策划、采写民生新闻,才能使不同的民生新闻特色鲜明、异彩纷呈,也才能满足读者对民生新闻的不同需求,并发挥更好的效果,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