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确认2016年取消食盐专营——
食盐专营退场,影响百姓几何
新闻网11月24日讯(新闻网、日报记者李巍)近日,工信部首次确认我国将取消食盐专营,涉盐企业将实现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据悉,盐业体制方案核心为废止盐业专营,从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有关,允许现有食盐生产定点经营企业退出市场,允许食盐流通企业跨区经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放开食盐批发、流通经营。
取消专营后,食盐质量能否?相对低廉的价格还能否维持?一系列问题牵动着百姓心。业内人士表示,取消专营只是盐业的第一步,要让红利更好地惠及于民,调好未来盐业市场的“咸淡”,不仅需要发挥好市场自身的调节与资源配置的力量,更需要与监管的。
食盐专营
为什么要放开?
有利于盐业市场的
公平竞争,是大势所趋
小小的一袋盐,背后却是巨大的利润空间。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调研资料,目前,全国食盐的出厂价为400至500元/吨,省、市、县盐业公司“经手”后,进入超市售价达到1.3元/500克,换算成每吨,合2600元,已经是出厂价的6倍左右。记者在省会各大超市看到,最便宜的精制碘盐,售价为每袋(400克)1.5元,比全国平均价还要高,利润空间更是可想而知。
因用量有限,如此的价格百姓一般都能接受。而近来频频发生的“跨区用盐”处罚事件,则让百姓愈发感到垄断的盐业专营体制,早已不合时宜。去年3月,江苏新沂一家大排档的老板陈怀生使用了1公斤从东海县带回的盐,被新沂盐务局随机检查时撞了个正着,最终老陈被司法,并交了5000元罚款和50元法院执行费。徐州市盐务部门认为,老陈的这些外地盐在自家吃,没问题;用于饭店经营,不行!
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市、县盐务管理局不仅具有区域内盐业监管、计划调配职能,还通过另一块牌子“盐业公司”掌握着食盐的经销业务,可谓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备受争议。
已是必然。
由垄断经营食盐制度,最早是由春秋时期的管仲提出,到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实行盐铁专卖。从那时起,食盐专营就成为中国历代沿袭的制度。因为食盐是人类生活必需品,而在古代,食盐又相对稀缺,因此专卖制度成为控制财源的绝佳方式。新中国建立之后,为了平衡盐价和加碘质量,国家仍然实行食盐专卖,不过,对于国家财政收入的作用越来越小。据统计,1950年,盐税占国家税收的比重为5.4%,到了2006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0.04%,其国家收益可以说已经不复存在。
“经营权放开,有利于盐业市场的公平竞争,是大势所趋,不可。”省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崔巍认为。
放开后价格
是升还是降?
形成充分市场竞争,
商家预计降价是必然
省会的安女士患有甲亢,虽经多次治疗,但一直没能根治。“医生要求吃无碘盐,但口的便利店根本没有。”安女士料想着,打破盐业专营后,应该会出现更多无碘盐的新品种。
安女士的,其实也是商家的。省会北国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其他的采购渠道,目前他们经营的食盐不仅价格没商量,而且品种也比较少。“取消专营后,我们或许就可与生产商直接打交道,盐业公司这一中间环节就省去了。有了竞争,盐的品类或许能得到细分,以精盐为基础添加各种微量元素或营养、风味物质的特种食盐将会出现,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将得到满足。”“而且,降价是必然的。”对于经营权放开后食盐价格的走势,该负责人认为,一旦市场放开,充分的市场竞争会让部分盐产品价格出现一定的降幅。
“取消食盐专营,或将压缩当前食盐流通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食盐生产企业的提价空间。”崔巍认为,目前食盐出厂价和终端销售价的巨大价差,主要分布在盐业专营公司和各级渠道。后,食盐生产企业都可进行销售,各区域内的食盐生产商为保住现有市场份额,必定会下调零售价。因为中间流通渠道的减少,企业利润空间反而更大。
据了解,长期以来,由于食盐生产受国家计划管控,生产和定价受非市场因素影响,生产企业研发投入过少,产品创新意识不强,市场长期处于品类单一的格局,远落后于国外成熟市场。崔巍认为,将有利于提高我省食盐生产企业研发和生产高端食盐的积极性,从而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