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百姓新闻> 文章内容

百姓新闻干部永做百姓的“亲戚” 群众才是最好的“”第三只眼看汶川羌历新年

※发布时间:2013-11-16 11:09:23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四川新闻网成都11月6日讯(记者 谢慧然 实习记者 张黎萍)11月3日是羌族传统的新年,作为羌族大县,汶川在旅游景区点和旅游村寨组织了以“赏彩林、登雪山、晒太阳”为主题的新年活动,记者应邀对这次旅游营销活动作专门采访。不曾想,几天的经历,却让记者看到了汶川比旅游更为深刻的民生变化,特别是党群干群关系的变化。一个个张灯结彩的崭新家园、一张张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百姓笑脸、一场场干部与群众“勾肩搭背式”的年饭,无处不显示出“党群、干群一家亲”的感人画面。当记者问及村民们“为啥你们和领导干部这么随便”的时候,他们自豪地告诉记者:“呵呵,你不晓得,我们县委说了,干部永远是咱老百姓的最好亲戚,人民群众才是党和的最好,还那么见外干啥?你看,那边那桌子上长得又黑又瘦,穿黑衣服那个就是我们县委,刚才我还跟他抱了一抱呢!”

  记者看到,汶川的羌历新年,处处笑声不断,处处热闹非凡,处处阳光灿烂。

  其乐融融

  地震以来,汶川以“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地震震中”为品牌依托,大力推进兴文化、兴旅游战略,走出了一条文化与旅游结合、农业和旅游统筹的产业振兴之。目前,全县建成国家5景区一个、国家4景区1个、特色魅力乡镇11个、精品旅游村寨20个、幸福美丽家园91个,旅游景区景点覆盖全县70%以上的乡镇和村寨,真正实现了“灾区变景区、花园变公园”的发展目标。与震前相比,汶川的旅游人次从2007年的50多万增涨到如今的600多万人次,全县各族群众人均接待游人近60人,旅游一项,旅游从业家庭人均收入超万元。

  三江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的所在地,这里山青水秀、优美、各类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汶川以三江为龙头,率先推行了农旅统筹发展的新举措,采取了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农旅相融的办法,促进产业振兴。映秀镇以震中遗址参观、水磨镇以古镇风情、羌锋村以大禹文化和遗迹、萝卜寨以古羌王遗都、龙溪乡以羌人谷释比文化、威州镇以中国羌城、银杏乡以中国羌绣之乡为核心吸引物各主要景区点以强大的文化和风光震撼拉动旅游市场的壮大,并带动沿线各村寨大力发展和完善旅游服务业。“村村寨寨变景区、家家户户变宾馆、男女老少搞旅游”,震后之初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随着成都至汶川高速的全线贯通,汶川的旅游业更迎来了高速发展、深度提高的历史契机。

  汶川旅游业的兴起,打破了“大地震家园重建易、产业重建难;旅游一时兴旺易,长期兴盛难”的。看着旅游车辆不断涌进汶川、看着八方游人不断住进农家、看着包里的钞票一天天鼓起来,汶川的百姓笑了。这是安居乐业的笑,这是和谐幸福的笑,这是奋进的笑。

  在羌人谷新年现场,一群羌族妇女欢声笑语、载歌载舞地迎面走来,那种由心底而自发的幸福感和快乐感令人。正当记者要离去时,有三个羌族大姐突然主动搞起了临时表演,她们三个即兴发挥,一个扮演猴子、一个扮演猎人、一个扮演小鸡,就在边做出各种引人发笑的夸张动作、发出“南腔北调”的动物声音,当中还夹杂着当地的羌语,周围的群众和游人被逗得哈哈大笑、乐不可支。记者拉住旁边一个村民,向她打听表演者的姓名,表示一会要采访她“为什么这么开心”时,几个当地的羌族人立即把记者围住,齐声叫着:“采访我们一样的,哪个不高兴,游人打堆堆,我们都挣钱了,要不,我们也给你表演一个?”

  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