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適應和反映現代社會的深刻變革,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牢牢站穩腳跟,黨報必須突破傳統的思維和報道方式,必須在報道內容、報道方式等方面尋求創新。而全方位地貼近民生,讓民生新聞唱主角,就成為新形勢下黨報創新的一個突破口。
民生新聞是以民本思想為基點,以平民視角和人文敘事手法關注和表現普通百姓的生命、、生活、生計等內容的一種新聞表現形式。“民生新聞主要關注的是民眾的基本生活狀態,以及民眾的基本發展機會、發展能力和權益保護狀況等,涉及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養老、食品藥品安全、教育文化、住房消費等諸多問題。”﹝1﹞對於黨報來說,從平民的視角反映民生,無疑是對傳統表現方式的一個突破。近年來,安陽日報從隊伍建設入手,在貼近民生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不斷增加民生新聞的報道分量,不斷改進民生新聞的報道方式,密切了黨報和人民群眾的聯系,提高了黨報輿論引導的水平。
讓民生新聞唱主角,記者要沉到基層
貼近民生是新聞報道的一種創新形式,新聞報道的創新任務必須由高素質的新聞隊伍來完成。近年來,黨報的新聞宣傳隊伍整體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與時代發展需要和肩負的任務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新聞隊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理底不深、政策水平欠缺、敏銳性和鑒別力不夠強﹔缺乏艱苦的新聞實踐鍛煉,腳底板下出新聞的意識淡薄等問題。不少記者作風浮躁,滿足於跑會議、抄材料,嚴重脫離群眾、脫離基層。實踐証明,記者長期浮在上邊,與群眾脫節,“貼近民生的創新報道形式”最終隻能是一句空談。
要打造一支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高素質採編隊伍,必須讓記者真正走下去,真正沉下去,去呼吸基層的新鮮空氣,去了解百姓的喜怒哀樂,做到與基層干部及老百姓心連心、心貼心。隻有這樣,我們的記者才能真正想百姓所想,憂百姓所憂。我們的民生新聞報道才能出新、出彩,才能實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黨報才能真正受到群眾的歡迎。
為了讓關注民生成為每個記者的自覺行動,讓“三貼近”的意識貫穿新聞報道全過程,2010年,安陽日報社在安陽市所屬的縣區,先后選擇了三個條件較為艱苦的鄉鎮(街道辦事處),建立了編輯記者實習鍛煉。報社黨委制定了《關於青年編輯記者定期下基層實習鍛煉的實施意見》,並規定45歲以下青年編輯記者要輪流到基層實習鍛煉,每期三個月。記者要與基層干部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並參與基層生產、經營和管理。要求記者在實習鍛煉期間,要協助基層完成一項重點工作,幫助群眾解決一個實際困難,完成一份實習總結報告,並為基層單位採寫不少於三篇重頭新聞報道。
實習建立后,報社年輕編輯記者踴躍報名前往鍛煉。他們在與實習干部群眾的朝夕相處中,親身感受到了平時採訪中無法感受到的基層干部群眾的閃光點,從心靈上經受了一次震撼,和業務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政教部主任張文紅一到就在鍛煉日記中寫道:“多少年來,作為一個新聞人,我們習慣了忙碌,習慣了會議,習慣了對著現成的稿子加工、編輯。報社好像成了新聞加工廠,我們隻需要對郵箱中傳來的半成品提煉、拔高,一篇篇像模像樣的新聞便熱乎乎地出籠了。我們漸漸疏遠了田間地頭或是老農的家裡,習慣了這種漸漸遠離的生活,地陶醉在這種正襟危坐、照本宣科說會議、做總結的條條框框裡。來到北蒙街道辦事處,給自己提供了一次絕好的貼近基層,融入百姓的機會。我的新聞生涯,我的靈魂將在這裡得到一次洗禮。”第一批下基層鍛煉的社會新聞部副主任王慧敏在鍛煉歸來的匯報中這樣說:“經過三個月從‘身入’到‘心入’的過程,我從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從認識觀察變成了體驗感受,懂得了必須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人民群眾的沃土中,與人民群眾心心相印、息息相關,才能成為一個受人民群眾歡迎的記者,也真正理解了新聞就是社會實踐中發生的新鮮事實,實際生活才是新聞的‘富礦’。”青年記者鄭北,三個月的鍛煉后感慨良多,主動拿出自己的幾千元積蓄買來書籍,捐贈給鄉村的困難群眾。專題部副主任王慶華經過在林州石板岩鄉幾個月的鍛煉,對林州的鄉親和那裡的山山水水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之后,她多次前往採訪,寫出了《紅旗渠,能否解今日水困局》的長篇報道,榮獲當年河南省好新聞一等獎。兩年多來,報社已先后有十多位記者到接受鍛煉。從鍛煉回來的記者,與基層群眾心貼得近了,對基層情況熟悉了,寫起基層的報道來也就得心應手了。他們在日常新聞實踐中,走基層,轉文風,抓了不少活蹦亂跳的“活魚”,成為報社民生新聞報道的主力軍。
讓民生新聞唱主角,報道要聚焦百姓
有了一支高素質的新聞隊伍,就要認真研究如何創新新聞報道,如何讓報紙在貼近民生上做好文章。要讓記者的筆觸離百姓近些,近些,再近些。要讓報紙的版面離民生近些,近些,再近些。
黨報要做好民生報道大文章,必須摒棄傳統的思維模式,盡快改變以往領導活動和工作經驗之類報道版面的狀況,真正讓民生報道在版面上挑大梁,唱主角。要把新聞的立足點從以往的領導活動、領導講話和各種會議中轉向基層、轉向群眾。要及時了解民情,研究,了解民眾最關心的是什麼、議論的是什麼、滿意和不滿意的是什麼,以及他們迫切希望了解哪些全面的方針政策,獲得什麼重要信息﹔現實生活中又有哪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需要解決。報紙要抓住這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去組織報道,並善於從民眾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解決方案,這樣的報道才能貼近民生,拉近與讀者的距離,真正使新聞報道成為群眾生活中的“好參謀”。版面上這類民生新聞多了,報紙才能體現民眾心聲,也才能有效推動部門的工作。黨報才能有效發揮好黨和與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輿論。
我們首先從以往民生報道最薄弱的要聞版做起,讓民生新聞在要聞版上跳躍起來、鮮活起來。從2010年起,我們在要聞版開設了“民生‧民聲”專欄,通過消息、現場新聞等形式,反映百姓在住房、就業、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呼聲與訴求﹔同時也反映黨委關注民生、改善民生方面的努力與實效。要求要聞版的“民生‧民聲”專欄要保持連續性,要在版面上佔一定篇幅,每期至少2至3篇。專欄要用事實和數據說話,要有現場感,要求新、求活。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百姓。如當年8月17日該欄目刊發的關於放心早餐工程實施兩年,早餐味道更好了的報道,8月21日刊發的安陽縣發放150多萬元醫療救助金救助1200多名群眾的報道等,都是抓住了與老百姓切身利益有直接關系的錢包問題、吃飯問題、教育問題、醫療問題等,將群眾的訴求與黨委的工作成效有機結合起來,增強了宣傳報道的針對性和輿論引導的有效性,也較好地發揮了黨報在黨委與群眾之間的溝通作用。還有《我市已有47家醫療機構實現先看病后付費》《“訪談日”架起干群連心橋》《社區出資伸援手 下崗女工學技能》《該管不管也是失職——鐵西農貿市場周邊亂象誰來管》等報道,緊貼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內容充實,寫法新穎,很受讀者歡迎。省委宣傳部的《河南新聞閱評》也撰寫專文對此予以肯定。
做好民生新聞報道,還必須強化民生新聞的服務性。在報道民生新聞時,除了要將事實傳達清楚外,還要對新聞進行深加工,使新聞事實與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感發生緊密和直接的聯系。也就是說,要讓老百姓覺得“有用”,這樣才能引起他們的共鳴。還要運用老百姓的語言對新聞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讀、點評、分析,幫助讀者了解新聞背后更多的內涵。當民生新聞為老百姓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真正做到了“報道民生、引導民生、解決民生”時,才會受到老百姓的歡迎。
為強化民生新聞的服務性,我們在第五版《社會新刊》與市長便民公開電話受理中心聯辦了“市長熱線”專欄,將群眾密切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見諸報端,融行政監督、輿論監督為一體,為老百姓分憂解難。在《新農村》周刊,通過全方位的農時農事、農技信息、政策解讀等報道,讓黨報走進農民的田間地頭、農家炕頭。諸如此類貼近民生的報道,進一步密切了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也不斷增強了黨報的輿論引導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去年,安陽日報社創建晚報版后,更是把民生報道作為主線,通過熱線電話擴大民生新聞的來源,開辟民生、社區專版,老百姓的家長裡短、油鹽醬醋、喜怒哀樂、,都在版面上得到了體現,讓讀者耳目一新。如今年7月,晚報接到讀者通過熱線反映的瓜農賣瓜難的問題,就迅速組織記者趕赴鄉村採訪。7月20日,本報以《西瓜隨便拿,給不給錢都行》為題報道了瓜農老許20萬公斤西瓜“閑”在地裡的困境。報道刊發后,《人民日報》《河南日報》和新浪、騰訊大豫網等多家媒體相繼轉發。在不到兩天的時間裡,該報道在本報微博的閱讀量高達39.9萬次。老許的困境也引起好心人的關注,他們紛紛找到老許買瓜。忙碌的老許說:“這兩天我的電話都快讓愛心人士給打爆了,一天都得充好幾次電。我心裡感覺暖暖的!感謝所有的好心人……”報道見報后引起強烈反響,不少愛心人士直接找老許訂貨。短短幾天,老許就售出幾萬公斤西瓜。為回饋社會,老許表示最后剩余一些瓜不賣了,全部無償捐給社會福利機構。讓民生新聞唱主角,版面要求新求活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讀者對新聞的需求和閱讀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必須不斷創新新聞報道的手段,不斷推出有生命力的新聞作品,才能吸引讀者。同時,報紙要貼近民生,也需要從報道手段上求新求活,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新聞資源的效應,最大限度地提高新聞報道的社會效果。
由於傳統黨報思維模式的影響,一些記者在採寫民生新聞時,語言陳舊,八股腔嚴重,老百姓不想看、不愛看。編輯在編排民生新聞時,版面嚴肅有余,活潑不足,版式呆板,沒有新意。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報民生新聞的傳播效果。
新聞報道的手段,既指新聞的寫作方式,也包括新聞的表達方式,傳統的消息、通訊、言論寫作形式,有必要和新生活方式下的讀者需求接軌,進行必要的改進。傳統的版面編排形式、報紙欄目的設置等,也有必要融入富於時代特色的新技巧,讓報紙更加方便讀者閱讀,更加吸引讀者的眼球。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推出受歡迎的富有生命力的新聞精品力作,我們的媒體也才能切實擔負起傳遞信息、引導輿論、推動社會進步的責任。
《南方日報》在處理民生新聞時,就注意了充分調動各種編輯手段,讓新聞活起來。如提煉要點、解釋名詞、鏈接新聞、提供背景等,“化嚴肅為簡易,化冗長為簡潔,引導讀者迅速進入民生新聞的核心”。“該報的珠三角新聞版和廣州新聞版的內容,按照城市實際和地方特色靈活變通,進行本土化、個性化的內容產品設置。在版式上,著力於線條的靈活裝飾、圖片的靈活處理、表格的靈活運用等”﹝2﹞,全面提升了民生新聞報道的品質。
近年來,《安陽日報》在民生新聞報道手段上不斷創新。如報道形式不僅僅局限於短消息和現場新聞,而是鼓勵記者多寫述評式的深度報道和時評,多拍沖擊力強的現場照片﹔在版面形式上借鑒都市報強烈的現代元素,追求簡潔、庄重、大氣,給人視覺上的審美享受﹔在欄目設置上不斷推陳出新,要聞、政教、社會新刊、時評、焦點等版面都有民生新聞的新欄目與讀者見面,報紙民生新聞經過全新包裝手段,感染力強了,讀者更愛看了。
2010年,《安陽日報》在第六版推出了一個全新的版面“民生網事”。這個專版以民生新聞為切入點,以黨報記者和網民的互動為手段,通過各種報道形式實施輿論監督﹔並為讀者提供他們所關注的新聞資訊,服務百姓生活。這個專版每周一期,以網絡問政為重點,設立有“市長熱線”“在線訪談”“網事聚集”等欄目,及時報道市民反映的問題,回饋辦理情況﹔並針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採訪,探訪新聞背后的重大事件和真情故事,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深度報道和新聞分析。此外,“直通車”“市民留言板”“焦點博客”“網友貼圖”等欄目,也採取靈活互動的手段,集納網友對安陽市城市經濟發展等方面的聲音和圖片,不斷擴展民生新聞的報道范疇。
今年7月,本報接到網民來信,反映鐵西街道辦事處違反市有關文件規定,在距鐵西農貿市場不足20米處設立了攤群點,不但影響了市容市貌,也嚴重影響了市場內商戶的生意。來信還附有40余名群眾的聯合簽名。記者迅速到現場暗訪,印証了群眾的說法。我們隨即在“民生網事”專版以《成為一紙空文——農貿市場商戶:我們的利益誰來保護》為題進行了長篇報道,提出“究竟是哪些部門在縱容這種佔道經營現象的存在?究竟如何服務群眾、管理城市、化解矛盾沖突?這是當地管理部門面臨的當務之急”。隨后,又對此進行了追蹤報道。《這裡藏有啥貓膩——佔道經營自流 責任單位默不作聲》。報道引起強烈反響,街道辦事處、行政執法局迅速採取整改措施,一周后,記者再次採訪,那裡的面貌已明顯改觀。“民生網事”專版以《鐵西農貿市場整改初見成效》為題作了追蹤報道。
“民生網事”專版全新的形式,吸引了越來越多讀者的目光,不少讀者來電反映,專版內容新、形式新,貼近性強,是報紙的新亮點。“民生網事”專版內容貼近民生,形式靈活多樣,深受讀者好評,在全省好新聞評審中,被評為2011年度全省報紙系統名專欄。
在報道形式創新上,我們還有意識地把傳統黨報的宣傳形式與新媒體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了紙質媒體的報道效果。比如我們與京華時報等多家媒體聯合發起雲報紙平台,利用雲技術,使報紙版面更加鮮活、立體,滿足了用戶對新聞資訊的延伸和立體整合的需要,也加大了對民生新聞的報道力度。我們在報業集團所屬的日報、晚報及周刊上,均建立了雲報紙客戶端。讀者隻需對准報紙的雲拍標識輕按手機,就可從手機上看到相關報道的延伸內容及視頻報道,不僅增加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和閱讀信息量,而且有效服務了基層百姓的實際生活需求。
(作者單位:安陽日報社)
參考文獻:
﹝1﹞王棟.從“小民生”到“大民生”﹝J﹞.新聞愛好者,2013(5).
﹝2﹞徐一化.黨報民生新聞報道新對策﹝J﹞.新聞前哨,2005(5).
游戲機解禁德國總理滑雪摔傷滬指大跌1.8%反艦導彈德宏州政協被查倪發科瘋狂收集玉石熱線變訂票熱線江蘇違紀官員自殺公開銷毀走私象牙嫣然基金爆丑聞民營銀行試點崔健有望上春晚粵再增2例H7N9病例組織宣布建國扶老人被訛以死証明